全國兩會正值進行時。連日來,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以及對今年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工作提出的要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伏羲君注意到,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文博數字化、數據要素等成為今年兩會上的高頻詞。
來源:網絡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圖書館館長熊遠明“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構建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
熊遠明表示,報告就今年重點工作進行了規劃部署,特別強調要“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黨的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圖書館要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熊遠明表示:“我們要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圖8位老專家回信精神,繼續實施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等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緊密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整體規劃布局,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大力推進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推動構建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要把推動全民閱讀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礎工程,深化拓展文津圖書獎、國圖公開課等品牌閱讀服務項目,不斷加大優質閱讀內容引領,提升閱讀服務品質,完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體系,持續營造全民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書香氛圍。”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需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
郝戎表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是堅定不移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重要舉措和途徑。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需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緊密結合。郝戎還關注構建中國演劇體系問題,他提出,既要“回頭看”,從中國傳統的繪畫、音樂、曲藝、民族舞蹈等各門類藝術中汲取營養,還要“向前看”,加大新文科實驗室的建設力度,加強學科交叉融合的自主學科建設。“中央戲劇學院將繼續站在藝術發展的前沿,探索戲劇藝術的未來演出形態和發展方向,持續做好數字戲劇重點實驗室建設,為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郝戎說。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伊彤“加強文化大數據平臺建設”
對于如何推動北京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發展,伊彤建議:要深入挖掘北京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促進高新科技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提升文化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文化產業領域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高端文化裝備研發、文化大數據平臺建設。要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的創新政策環境,加大對文化科技融合企業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國博今年4月將推出智慧展廳”
近年來,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進程加快。中國國家博物館適應數字化發展大趨勢,大力推進智慧化建設,全面助力事業發展,形成以數據為核心的博物館管理新模式。“智慧博物館不僅僅是信息化,我們一直強調的是智慧管理、智慧展覽、智慧服務。”王春法介紹,2022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國內外33家博物館共同舉辦“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其中“國博專場”通過數字虛擬技術展示、8K拍攝并高清呈現等豐富形式,向觀眾沉浸式闡釋了文字對于中華文明發展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作用。此外,通過國博與騰訊聯手打造的“手拉手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小程序,用戶可在線鑒賞各國博物館的珍藏文物。“我們計劃在國博推出一個智慧展廳,初步定在4月對公眾開放,屆時大家可以在這里看到博物館怎樣對文物進行數據采集、傳輸,對文物的狀況進行監控,并進行多元化呈現。”王春法說。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將新技術與博物館創意結合起來,講好文物故事”
近年來,河南博物院成為“網紅打卡地”,該院的文創產品也火爆出圈。馬蕭林介紹了河南博物院“讓文物活起來”的舉措:在展覽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公眾獲得延伸信息,華夏古樂團復原古樂器,創新演繹流行音樂、經典名曲,讓觀眾聆聽歷史……“我們和騰訊、阿里巴巴等合作,將他們的新技術與我們的創意結合起來,講好文物故事。”馬蕭林說。馬蕭林特別關注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今年帶來了《關于加強東北抗聯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提案》,建議將東北抗聯革命文物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重大項目,通過推進“互聯網+抗聯文化”,用好數字化、網絡化展示手段,擴大東北抗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會主委吳志明“加快傳統文化藝術品數字化發展”
吳志明表示,運用數字化技術將傳統文化產品進行保護和傳承,有利于推動我國軟實力提升及國際新形象的塑造。他建議:加快國家藝術品數字庫建設,推進文化數字化資源整合;加快傳統文化藝術品的數字化改造;加快盤活文化藝術品價值;提升民眾藝術審美情趣;提升傳統文化藝術品年輕化、時尚化、潮流化的傳播力度;加快提升傳統文化數字化產品國際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楊劍宇“加快數據要素流轉市場化,制度創新是根本,數據融合是關鍵,可信、流通是核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提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而數據要素是當下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楊劍宇表示,加快數據要素流轉市場化,制度創新是根本,數據融合是關鍵,可信、流通是核心。他建議,在浙江設立國家級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試驗區,以制度創新推動數據要素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進數據要素的合規開放、高效共享,提升數據要素市場化運營水平。鼓勵打破“數據孤島”,在確保交易數據合規的基礎上,推動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的開放、匯聚、共享。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支持上海、北京、深圳等條件成熟的地區建設國家數據交易所”
邵志清表示,數據要素市場已成為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全國各地已建立50余所數據交易機構,但缺乏全國層面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的統籌布局。他建議,首先,應制定加快培育全國統一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其次,集中資源,重點支持建設國家數據交易所。支持上海、北京、深圳等條件成熟的地區建設國家數據交易所,開展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創新試點;再次,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打造領跑全球、引領未來的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最后,加快推進數據資產化,賦能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