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I人工智能成為全球重點關注的科技新風口,尤其以微軟投資的ChatGPT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就在3月15日凌晨,微軟旗下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發布新作——ChatGPT-4,再次取得了全世界的矚目。
布局AI人工智能,這已經開始成為全球科技強國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作為后起之秀的中國,在該領域呈現快速發展、緊追美國的態勢。數據顯示,在論文研究方面,中國在AI方面的論文數量已經超越美國,2021年達到比美國多7成的7401篇,在數量上已經躍居世界第一。雖然在AI核心領域,美國的領先地位依舊不可動搖,例如2021年受關注的論文前十名中,美國共有6家企業提供了最有價值的論文,但可以看到中國正在努力追趕。
落地應用方面,中國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科大飛訊等IT企業,也在不斷推出自己的AI應用產品,如百度旗下對標ChatGPT的“文心一言”已于近日上線,同樣在AI科技領域成為熱門話題。
然而,作為另外一個傳統科技強國,日本卻在AI領域近年來表現得不溫不火。理論論文方面,日本在2021年的全球AI論文排行榜上僅排在18位,已經與“科技強國”的身份完全不符。市場方面,日本更是沒有任何可以值得拿出手的AI類產品,只有松下等公司推出過少量人工智能機器人,但其只是AI最初級階段,與當下的AI系統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為什么,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了AI方面的探索,曾經相關技術領先全球,但到了今天卻大幅落在身后?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IT人才的培養不足,AI領域人才正在不斷向中國流失。
日本人才服務企業Human Resocia(東京新宿)做過調查,數據顯示:日本IT技術人員的總人數為132萬人,雖然人數上來看排在世界第4名,但實際IT技術人員在所有就業者中的占比為1.9%,僅位列世界第37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日本企業受限于經濟能力,無力再投入到大規模的AI領域研發;二是給予相關科研人員的薪水和福利多年并沒有上漲,讓相關人員也缺乏研究的動力。有日本網友就曾做出過這樣的評價:“日本IT產業=前途灰暗”的言論已經深入人心了,所以現在日本人都不想從事IT行業。
但反觀中國,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產業發展全體會議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數據:截至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3619億美元,其中中國占4041億元人民幣。從投融資規模來看,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投融資金額為714.7億美元,同比增加90.2%,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投融資金額為201.2億美元,占比28%,同比增加40.4%。如此大規模的投資,這是日本政府與企業不可想象的。
資金不斷涌入,給中國AI產業帶來了迅速發展的先機。同時,從業人員的工資也在不斷增長。如計算機工程師、數據科學研發人員,中國企業可以給到月薪超過3萬元的高薪酬,自然吸引了眾多人才加入行業,加速中國AI的迅速發展。
這其中,還有大量日本AI領域人才的身影。例如,早在2018年,中國華為集團曾在日本以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3萬元)的工資招聘工程系畢業生,這比日本任何一家著名的科技企業給出薪資都要高出一倍。隨后數年,相關中國企業在日本開出了更高的薪酬,日本AI人才不僅看到收入成倍增加,還可以享受到更加完善的科研環境,導致日本AI領域的人才不斷加速流失。
短期來看,日本因為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恐難在AI領域扭轉頹勢,日本人才流向中、美等國的現象依然不會停止。日本是否還有自信在科技領域領先中國?恐怕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蔣豐看日本